2021年12月15日,由广东省社科联资助,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舆论与法治建设”研讨会暨课题结项会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召开。来自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澳门大学、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广州大学等单位的基地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在开幕式致辞中,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主任董皞教授首先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国法治特色和制度优势的重要领域,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大“富矿”。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制建设出谋划策,推动大湾区法制建设进程。
主旨演讲环节由董皞教授主持,来自澳门大学、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及广东工业大学的3位专家通过线上方式,就言论的边界与“爱国者”标准问题、港区国安法下的香港社会舆论与多元价值观塑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规则衔接问题研究等主题开展探讨交流。
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蒋朝阳教授就“爱国者”的范围和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拥护”“效忠”属于不确定法律概念,仍需要在解释中提升适用效果;“言论”和“行为”则构成爱国与否的重要事实证明。超越“言论”的边界绝不是爱国者。
香港 “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认为,舆论能够塑造人们的价值观。香港民众的价值观较为多元,更强调个体的意志,这也导致舆论监管较难。但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法治、爱国、国家安全等价值观念更多地被提及,并被融合进香港社会。
广东工业大学校委常委、副校长杜承铭教授认为,我们既应当看到内地法治的制度优势,也应当借鉴港澳某些先进的制度经验。在舆论法治建设方面,要强化媒体对大湾区舆论问题的引导作用。而在港澳特别行政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方面,应当注重港澳和内地的关系问题。要更加注重粤港澳之间的平等理念、平等交流问题,不可过度夸大差异。大湾区内部各城市之间可以采取某些专项计划的方式,推动两岸三地之间的人才的交流。
主题报告环节由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法学院副教授张玉洁老师主持。来自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大学的3位专家通过线上方式,分别就涉港澳舆论的高质量法律规制、香港立法会选举期间舆论的引导问题、增设粤港澳大湾区法制课程来引导全省高校学生涉港澳舆论等主题开展探讨交流。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凌光老师认为,推动“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贯彻实施,不仅是应对香港特区当下挑战的基石,更是面向未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条件。他以香港特区律政司司长的公开言论为例,总结了实践中“香港爱国者”言论的关注重点,提出广东省应当以行动积极回应香港爱国者的言论,提升香港爱国者言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共同建设和谐的粤港澳大湾区。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张婷婷老师认为,第七届香港立法会选举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的首次民主实践,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但从此前的舆论形势看来,本届立法会选举期间可能产生反中乱港分子裹挟民意破坏选举、香港社会担心选举结果“清一色”、部分建制派人士担心竞争制造内部矛盾等舆论隐忧。对此,建议重申“爱国者治港”的基本立场,做到选举程序公平、公开、公正,以行动引导舆论,做好第七届香港立法会选举期间的舆论引导。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强老师认为,涉港澳舆论的规制既要看到在港澳引发的问题,更要关注广东潜在的问题。由于地理临近、文化相似、科技发展等因素,广东高校学生接触涉港澳舆论途径多、内容杂,如若缺乏引导,可能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因此,广东省有必要在高校开设以港澳基本法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法制通识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编写统一的教材,培养相关学科教师,同时加强与港澳关于基本法宣传、教育的联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与法治基础。
在与谈环节,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段陆平老师高度肯定了上述几个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应当积极传播大湾区法制建设中正向舆论,后续应当着力提升各种观点的法制落实。通过广东省高校与港澳高校的交流来看,大湾区内部高校学生的跨境交流,已经显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巨大成功。而在涉港澳舆论问题上,不仅需要法律加以规制,还需要从文化、价值以及认同等方面加以完善。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轩老师、陈婕老师、张颖老师也在点评环节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董皞教授表示,与会专家从法学、文化传播、跨区域交流等多个视角发表了精深的专业意见,谈到了很多舆论与法治关系上很实质的问题。舆情与法治问题即使法学的重要研究命题,也是一个深刻的文化命题。本次研讨会为进一步处理好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论坛也取得了预期成效。